盐城党建微信公众号 先锋盐城抖音号
19位“大腕”!盐城籍“两院”院士,你都认识吗? 2021-10-25 09:06     来源:盐城人才工作、盐城发布综合整理    作者:    浏览:22408次

盐城自古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古代有陈琳、范仲淹、施耐庵等杰出才俊,近现代涌现出戈公振、乔冠华、胡乔木等名人大家,先后走出了19位“两院”院士。在中国·盐城第十一届沿海发展人才峰会召开之际,我们对19位盐城籍“两院”院士进行重磅介绍。

我们来看看盐城籍的院士都是哪些“大腕”

陈慰峰,1935年10月出生,原籍江苏盐城,免疫学家,中国现代免疫学研究的开拓人之一。1985年任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胸腺内T淋巴细胞分化研究,系统揭示了胸腺髓质型胸腺细胞的功能发育程序,其研究对人工调控胸腺内T细胞的功能及预防自身免疫疾病有重大深远意义。

陆士新,1929年12月出生,原籍江苏盐城,病理生理学家,我国恶性肿瘤化学病因及其致癌机理研究的学科带头人之一。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肿瘤的化学致癌与癌变原理的研究,在肿瘤学病因的研究中取得开创性成果,曾获多项国家级、卫生部级科技成果奖。

周俊,1932年2月出生,江苏东台人,植物资源与植物化学家,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所长。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系统地进行了中国山毛榉科、薯芋科、人参属、重楼属、白前属、乌头属及石竹科10属植物中的酚类、萜类、配糖体、生物碱和环肽等植物成分研究。创造性地将植物化学与植物亲缘系统与地理分布相结合,为植物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作出了重大贡献。

孙九林,1937年8月出生,原籍江苏盐城,资源学家、农业与资源环境信息工程学科带头人之一,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信息科学技术在农业与资源环境中的应用研究,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并解决一系列关键技术。20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我国资源信息管理体系结构、资源信息分类编码、区域开发模型体系、统计型空间信息系统模式等,为信息科学在资源环境中的应用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赵连城,1938年2月出生,江苏阜宁人,材料物理学家,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实验室负责人。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固体微结构分析与信息功能材料方面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在半导体异质结、超晶格材料等光电薄膜材料的制备、微结构分析与性能评价及其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夏咸柱,1939年1月出生,江苏建湖人,动物病毒学家,军事医学科学院专家组成员,全军应急专家,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军用动物、野生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的防治研究工作,先后参与“13种动物病毒的分离鉴定”研究,在我国首次分离了10余种动物的多种病毒,为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中虎流感病毒、熊猫犬瘟热病毒与冠状病毒均为国内外首次发现。开展虎、熊猫等濒危动物的疫病防治研究,有效地控制了这些野生动物的疾病发生。

王诗宬,1953年1月出生,江苏盐城人,数学家,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低维拓扑等领域的研究。与他人合作研究成果主要有:发现三维流形中本质浸入曲面不能提升成有限覆叠中嵌入曲面的第一个例子;观察到卫星结上循环手术的障碍,证明了双曲流形中的浸入本质曲面边界数的有限性;在有限群作用、手性、流形嵌入、吸引子与流形拓扑间的制约等方面均有颇具创意的研究;特别是开拓和发展了三维流形间的映射这个研究领域,在探索覆叠度的唯一性、非零度映射的存在性、有限性、标准型及其与三维流形拓扑的相互作用中,有一系列预见和理论成果。

戴浩,1945年8月出生,江苏阜宁人,指挥与控制领域专家,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某研究所研究员。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完成了多项指挥自动化网络和指挥所工程的研制与开发,组织论证了各级各类指挥自动化系统。多次承担了全军指挥自动化系统发展战略研究、军事需求研究与体制总体论证。主持制订解放军第一个指挥网无线接入规范,为解放军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的里程碑成果。

李立浧,1941年7月出生,江苏盐城人,著名的电网工程专家、直流输电专家,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电网建设,在电网工程、直流输电和交直流并联电网运行技术领域作出了突出成绩和贡献。在中国电力行业,李立浧院士被誉为“中国直流输电第一人”,参加或主持了中国所有特大型输电项目。

于俊崇,1940年12月出生,江苏滨海人,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参与了中国第一代压水堆型核动力装置、第一座脉冲反应堆、乏燃料研究堆等工程研制;秦山二期核电站、新型反应堆等的方案研究和立项论证工作。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在负责策划、组织工程设计,支持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王学浩,1942年3月出生,江苏建湖人,肝胆外科专家,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脏移植中心主任,卫生部活体肝脏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肝病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江苏自主培养的第一位医卫界院士。1995年开展中国大陆首例活体肝移植,是国际上较早开展活体肝移植的学者之一,是中国大陆活体肝移植的开拓者。率先在中国大陆建立活体肝移植技术规范化体系,完成活体肝移植领域多项开拓性工作,将活体肝移植技术向全国20余个省市推广,为活体肝脏移植在我国深入发展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

王超,1958年7月出生,江苏滨海人,水资源保护专家,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河海大学副校长。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水资源保护与水质改善这一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率领团队攻克了一系列关键科技难题。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等科研项目70余项,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江苏省、环保部、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

刘必治,1934年9月出生,江苏射阳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国际公认的数字信号处理领域先驱者。2011年12月当选中科院外籍院士。现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持续性地提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极大地促进了数字产品的应用和产业化,分别于1997年和2000年获得IEEE信号处理协会和电路与系统协会的协会最高奖。他提出基于微分PCM的1-bit信号处理方法,是CD唱机、A/D转换器等实现的理论基础,推动了CD播放机产业化;在数字滤波器领域,他提出的无乘法运算方法成为DCT(离散余弦变化)的核心方法,成为如今数字图像和视频处理的基础。

郭仁忠,1956年出生,江苏盐城人,地理信息工程专家,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事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30多年,在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国土资源信息工程、空间数据自动综合、三维地籍和数字城市等领域均取得突出成绩。

陈义汉,1964年10月出生,江苏射阳人,心脏病学家,同济大学副校长,同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临床特长为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研究方向为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和干预。在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研究领域取得诸多重要发现。

顾大钊,1958年5月出生,江苏滨海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委常务副主任,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是我国矿山建设井巷特殊工程领域的第一位博士,创建了煤矿地下水库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利用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并负责神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创新管理工作,使科技创新工作成为神华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樊嘉,1958年3月出生,江苏大丰人,肝肿瘤外科学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肝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肝胆肿瘤临床诊治及肝脏移植、肝癌转移复发机制及转化研究。首创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多模式综合治疗技术, 系统解析了肝癌转移复发微环境调控分子机制,提出肝癌肝移植“上海-复旦标准”和移植后转移复发防治综合策略,明显提高了肝癌病人移植术后生存率。擅长并完成了9000余例肝肿瘤切除手术以及肝移植1800余例,涵盖诸多高难度手术,其中包括世界首例“废弃肝脏”成人-儿童部分肝移植、亚洲首例成人肝心联合移植、亚洲首例机器人辅助活体供肝移植手术、中国首例经典劈裂式肝移植术等。

芮筱亭,1956年8月出生,江苏盐城人,发射动力学家,南京理工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京理工大学发射动力学研究所所长。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省中青年首席科学家,总装备部和国家国防科工局专业组副组长,被国家5部委联合授予“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主要从事武器系统发射动力学理论与仿真、武器系统试验与评估技术等领域的研究。牵头制定国家军用标准和兵器行业标准6部,大幅提高了武器系统精度、减少试验消耗、保障发射安全,解决了国家急需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技术难题。

杨金龙,1966年1月出生,江苏盐城人,应用量子化学研究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理论和计算化学领域的相关研究,致力于发展与应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与模型,研究小分子、原子团簇、固体表面与界面以及纳米体系的结构和性质,注重和相关实验研究的配合与合作。在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与模拟、表面单分子量子行为的表征与调控等方面取得了原创性和系统性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