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党建微信公众号 先锋盐城抖音号
人才培养的“变”与“不变” 2021-04-28 16:15     来源:射阳县委组织部    作者:陈磊    浏览:297次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厦门大学形成了“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打造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

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人才,社会主义建设依靠人才!人才是哪来的?不是天上掉的、不是地里长的,更不是“敌人”送的。只有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培养,将“变”与“不变”相结合,才能建立自己的人才队伍,抢占人才高地。

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是不一样的,这些矛盾问题的解决全部依靠人的奋斗。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世界的“变”对人才的“变”提出了客观要求。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人才有不一样的需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顺应这个历史潮流主动求“变”就能做到先人一步,违背这个潮流顽固不“变”、被动跟“变”就只能“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坚持以国家发展方向为纲,以社会实际需求为本,制定计划、科学培养、久久为功,才能确保国家需要的人才始终不断档,确保在各种困难问题面前始终有破题本领,确保在各种大战大考中始终应对自如,确保中华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关系到国家未来、民族振兴。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变的是“才”,不变的是“人”,是对每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必须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重点抓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教育。“要成才先成人”,这个“人”不仅指是否有强健的体魄,还要看是否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在中华儿女所具备的各种优秀品质中最重要的就是“爱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强调“爱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江山如此多娇”都是爱国的深刻体现。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在艰难困苦面前力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能够一直传承赓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留下可歌可泣诗篇,不断散发耀眼光芒的根本原因。

(射阳县委组织部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