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党建微信公众号 先锋盐城抖音号
夫妻伉俪共忆抗美援朝 2020-11-11 10:16     来源:    作者:    浏览:699次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东台市东台镇新坝小区的一间老住房里,一段沙哑的合唱声引来旁人感慨万千。唱歌的,是一对夫妻伉俪。老爹张兆祥90岁,老太曾碧娥87岁,他们两手相握,齐声高唱,仿佛又回到当年的战场。那年,他们风华正茂,正是唱着这首歌,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

“当年,我们跨过鸭绿江时拿的是两面旗,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一面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旗。”曾碧娥回忆。张兆祥和曾碧娥在战争前并不相识,但两人都曾在福建当兵,一位是铁道兵,一位是卫生员。

张兆祥1947年当兵,朝鲜战争爆发后,他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第7师,于1952年11月下旬入朝参加铁路抢修,对外称8507师。张兆祥那时候在司令部,跟着参谋长,一直到朝鲜的龟城。到达龟城那天下午,大概三四点的样子,敌人飞机就来了,火车上只有高射机枪,没有高射炮,大家就这样“哒哒哒”地打,难以招架,幸而不久朝鲜人民军来支援,他们带来了两门高射炮,才把敌人的飞机打跑。

那时候的朝鲜铁路是以国界线来建的,由于经济困难,不少路段都没有铁路,从东到西,需要绕一圈。而志愿军在前线打仗,送战士上前线,运送武器、弹药、给养,都需要铁路。部队到达后立即投入工程施工,没有机械设备,完全靠体力劳动。在“重点轰炸”期间,美国飞机一直想破坏铁路运输以阻止志愿军进攻。战士们就顶着炮火,一次次将被炸得满目疮痍的道路修复通行。在全师官兵的生命守护下,筑起一条钢铁运输线,一趟趟运送武器弹药的列车顺利开往前线。

除了修路的艰辛,让张兆祥印象深刻的,还有朝鲜百姓的友善。战士们开山洞、修铁路,累了就靠在路边睡觉,朝鲜老百姓看到了,都拉战士们进屋去睡。张兆祥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他出车送伤病员,一般在路上都有汽车来接,可是那天晚了,没有等到汽车。因为身上有枪、还有药,很容易被发现,没办法他就借住在路边一个朝鲜大妈家里,大妈得知,主动替他站岗。张兆祥几次叫大妈进来,大妈怎么也不肯,一直站岗到天亮。

张兆祥入朝不久后,就到了冬天,朝鲜的冬天远比国内寒冷,最冷的时候有零下三十多度。战士们单衣而来,到这里后御寒衣服不足,腿都冻得伸不直。有一次张兆祥和参谋长去查岗,眼睁睁看着一个冻僵的战士从树枝上掉到山沟里。那时候,铁道战士们每天的伙食只有一块压缩饼干,天冷了,饼干冻硬,啃都啃不动,大家就捧一把雪直接咽下去。吃雪,在朝鲜的日子里,是战士们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

曾碧娥在朝鲜度过了20岁生日。在部队驻地,敌机一天能来几十次,曾碧娥和其他卫生员照旧在外面洗东西,伤病员的衣服、床单、用具等等。

那时候的伤病员并没有集中住处,不少都是借住在老百姓家中,有的住在这个山头,有的住在那个山头,送一趟药要走几个小时。每天晚上,卫生员要往返送两趟病员需要的东西,晚八点送一次,送药送水,12点再去一次,一个晚上走上两趟天就亮了。一般是两人一组,一男一女,山上都是石头,路难走,一不小心就摔一跤。曾碧娥记得,她当时年纪小,同行的卫生员很照顾她,都走在前面带路,即便如此,她还是常常摔跤。

虽然不在战场杀敌,但危险也不少。曾碧娥记得,一次载着他们的军车行驶在山路上,车上共有19个人17袋大米,到了一个叫螺丝岭的地方,山路迂回,转圈到山顶后,再转圈下来,司机转得晕头转向,副手就接替开了一小段,谁知绕来绕去的山路对于副手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一不小心,车子掉进了山沟。等曾碧娥有意识后睁开眼睛才发现,自己的门牙磕掉了,腿撞在一块石头上,皮肉陷进去很深,旁边的战士则牺牲了。

张兆祥和曾碧娥回国后才相识相知,结为伉俪。然而,在朝鲜的这段经历,却让他们更加珍惜彼此,成了日后岁月里两人的共同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