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党建微信公众号 先锋盐城抖音号
党建引领,打造脱贫振兴新样本 2021-01-04 17:55     来源:《组织人事报》2020年12月31日十一版    作者:    浏览:380次

2020年10月15日上午,江苏省滨海县举行“国网阳光扶贫——苏电对口帮扶”光伏电站收益分配仪式。56岁的蔡桥镇木港村党总支书记于春洋现场得知:村集体新增9.65万元。“对公账户上已收到这笔分红,这是光伏扶贫带给村里实实在在的收益。”于春洋难掩激动之情,“现在村民们都将光伏形象地称为‘种太阳’,不但照亮了村里的富民路,更让我们的生活美滋滋!”这是滨海县将党建融入脱贫攻坚促富民增收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滨海县坚持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摆在突出位置,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以党建为统领、以脱贫为重心,将党建和扶贫工作有机融合,建堡垒强队伍、建项目强产业、建机制强保障、建信心强本领,走出了一条具有滨海特色的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滨海县提前一年全面实现“摘帽”,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探索的互助共赢共享的长效脱贫、防止返贫新模式获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目前,全县所有低收入农户年收入基本都突破7000元,所有村经营性收入达18万元以上。

抓龙头——

做示范、带民富,锻造脱贫攻坚“领头雁”

最近,江苏省首部扶贫题材电影《美丽村庄》热映。影片以滨海县八巨镇前案村党总支书记朱洪辉为原型,全部取景拍摄于滨海,生动讲述了农村党员干部带领贫困村民脱贫致富的励志故事,是滨海基层干群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生动写照。

当年,在苏南创业有成的朱洪辉,积极响应滨海县委的号召,回到家乡八巨镇前案村,毛遂自荐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他刚上任就提出,将村民们的土地进行流转,用流转资金入股创办家庭农场,发展花卉苗木种植。村民们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质疑他是不是想从中捞点好处,有人担心如果亏了怎么办。

朱洪辉拍着胸口说:“大家请放心!家庭农场如果赚了,利润全部分给大家;如果亏了,损失全算我的。”在他的带领下,这个昔日的穷村、乱村,仅用短短几年时间就发展成为国家水森林村庄、省水美乡村、省文明示范村。2019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6万元,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达60多万元。在今年10月17日全省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上,朱洪辉又荣获省脱贫致富奖。

脱贫攻坚,关键在人。在滨海,像朱洪辉这样有干劲、有想法的村党组织书记还有许多, 在当地被称为“头雁”。

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选育管用”结合,推出实施“先锋雁阵”工程,通过邀能人返乡、选贤人治理、派干部驻村,采取政治上激励、经济上奖励、管理上严厉的举措,建强“领头雁”队伍,助推精准脱贫。

新增投入1.12亿元提高村干部报酬,鼓励激励村支书队伍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行“1+3”挂钩帮扶,全县1.3万名党员干部结对4.2万户低收入农户;实行“N+1”包保扶村,全县180家单位和企业结对296个村(社区)。向镇村派驻帮扶工作队和工作组,15 名县四套班子成员担任工作队长,278名机关干部任第一书记和工作组长,落实带好一支队伍、培植一个产业等“八个一”任务。

同时,建立村(社区)干部后备人才库,举办经济薄弱村党建促脱贫专题培训班、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等,开展“人才+农户”结对行动,组织优秀乡土人才和农户结对,常态化开展传帮带服务。

固堡垒——

强组织、促引领,筑牢脱贫攻坚“桥头堡”

今年9月份,2020 年江苏省网络扶贫优秀案例征集活动评选结果公示。在评出的20个网络扶贫优秀案例中,滨海县互联网双创基地达成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报送的“坚持党建引领、助力网络扶贫”案例成功入选。

该基地围绕“党旗举起来,支部强起来,电商动起来,物流融起来,农户富起来”的目标,结合“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创建,在互联网特色党建工作的引导下,大力实施党员结对、企业带动、平台搭建、人才培育、品牌孵化等“五大工程”,有力助推了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

“在基地党支部的帮扶下,我学习了新技能,现在跟着别人做微商,在家就可以有收入了。”坎北街道孟杨村村民张春萍因身体残疾、无技术劳动技能、文化水平低等因素成了村里的低保户,基地在了解情况后通过资金帮扶、小额贷款和技术培训等帮扶措施,于去年成功帮她脱贫。

群众要致富,关键看支部。为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滨海县把抓党建、促脱贫作为“书记项目”,构建全链条责任体系、规范化治理体系、常态化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将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到脱贫攻坚最前沿,让基层党组织成为脱贫攻坚的“堡垒”、凝聚群众的“磁场”。

10月22日,滨淮镇梁港村党群服务中心宣布开工,该工程的启动,意味着江苏党群“连心工程”遍布乡村角落。

“村党群服务中心是联系群众的纽带。建好党群服务中心,不能仅仅靠硬件,还要有软件;不能仅仅靠颜值,更要有硬核,要让中心更聚人气、更有温度,让村民们真正体验到实实在在的服务和便捷,推动党建与惠民同步发展。”县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说,今年滨海县高标准新建了48个村党群服务中心,成为更好开展党群活动、引领群众干事创业的重要阵地,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抓融合——

兴产业、稳就业,跑出脱贫攻坚“加速度”

支部战斗力强了,信心坚定了,低收入农户要想实现脱贫不返贫,还需要产业支撑。

20多名女工分工协作,两三分钟便完成了一个精美针线套盒的组装。这是近日在界牌镇冲边村康瑞日用品公司“扶贫车间”发生的一幕场景。公司负责人孙沐宇介绍,“扶贫车间”建成投产以来,先后吸纳了周边50多名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其中10多人是建档立卡农户。

“企业+车间+低收入户”,这是滨海县推动低收入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稳定增收、防止返贫的运作模式。今年以来,该县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手硬,聚焦低收入农户稳定脱贫不返贫、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长效达标目标,突出产业培育,做大产业扶贫基本盘,推进规模发展、特色发展和品牌发展,增强扶贫产业的带动能力;突出联村带农,强化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带动、资产收益带动,提升产业扶贫带动力。

脱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八滩镇界山村成立合作社和农业科技公司,带动群众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县农业园同心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让村民变“股民”……该县坚持党建富民,通过将党建工作融入项目、融入经济组织的方式,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示范岗设在致富项目中,推行“党支部+电商”“党支部+合作社”等模式,采取党员干部带头领办、大户带动小户、村企吸纳低收入农户等形式,进一步增强了脱贫工作效能。截至目前,滨海全县产业扶贫总投入23.2亿元,实施各类产业扶贫项目468个,带动低收入农户31395户,产业扶贫对低收入人口的覆盖面达74.7%,形成了“镇区有特色产业、村(社区)有合作组织、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扶贫新格局。

10月17日,滨海县举办以“稳岗就业·决胜攻坚”为主题的“就业扶贫行动日”活动,为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送政策、送信息、送岗位、送培训、送温暖,促进稳岗就业。活动当天,县内57家企业为建档立卡农户劳动力提供2060个就业岗位,451人达成求职意向。

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近年来,滨海县采取县镇村“三级联动”开展就业服务,常态化开展周五“职”通车、扶贫“职”通车现场招聘会,搭建面对面求职招聘对接平台;同时将求职人员信息定向推送给缺工企业,实现“双向推送”“无缝对接”。今年以来,全县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共1137人,已有739人成功找到合适岗位实现就业。

奔小康——

富脑袋、提能力,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

低收入农户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在脱贫攻坚中,该县在加大产业帮扶的同时,注重扶志与扶智并举、党员带动与内生动力激发,帮助低收入农户树立脱贫信心斗志,把“等靠要”变成“闯改创”,从“要我干”到“我要干”。

今年44岁的许立芹是东坎街道三友村村民,丈夫因故去世,家中两个孩子上学,家庭比较困难。2016年,许立芹家被定为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之后,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接踵而至:教育方面,两个孩子每年均享受助学补助;医疗方面,生病可以先诊疗后付费,出院后只需结清各种救助后的自费部分即可;作为一名女性低收入农户,县妇联及时将许立芹纳入了帮扶对象……

随着一项项帮扶措施的落地见效,许立芹脱贫的信心越来越足、干劲越来越大。去年9月份,她家人均年收入刚一达线,便主动递交脱贫申请书。“别人帮得了我一时,帮不了我一世。今后,我要靠自己养活我的两个孩子。希望越来越多的困难户可以爬沟过坎,走向幸福小康生活。”许立芹说。

扶贫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让群众增强自我“造血”功能,让群众脱贫既有信心又有动力。

近日,在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民培训室,该区建档立卡18—55周岁劳动力100余人正在认真接受服装加工生产管理基础培训。这些参培学员将为帮扶项目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针对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进厂工作缺少劳动技能的现状,该县通过开展“扶志扶技”提升增收能力,整合人社、农业、扶贫等部门专项培训资金,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岗前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切实增强贫困劳动力勤劳致富的“造血”能力,带动低收入农户发展产业、增加就业、提高收入。

脱贫攻坚的脚步,唯有在实干中才能走得更远;脱贫攻坚的战役,唯有在实干中才会赢得胜利。在聚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中,滨海县广大党员干部正用倾情奉献、默默付出的实际行动书写着脱贫奔小康路上的生动故事。